逾半直資加費 物有所值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9/09 00:10

最後更新: 2016/09/09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每年加學費的除了幼稚園、私立學校、國際學校外,亦包括既可收取學費,又可按學生人數獲政府津貼的直資學校。然而,直資學費年年加,今年有逾半數學校獲批加學費,究竟是否物有所值,抑或有違普及教育的原意?

香港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麟解釋,加學費與學校要不斷改善設施、提升教學質素,及爭取優質師資有關。

直接資助計劃(直資)自1991年開始推行以來,至今已25年。截至今年9月,全港共有73間直資學校,當中包括52間中學、12間小學及9間中學暨小學;在直資計劃下,學校在多個範疇上享有較大彈性,包括資源調配、課程設計和收生等,而直資學校的另一大特色,是除了獲得政府發放的津貼外,直資學校還可收學費,用以提供額外的支援服務和學校設施。

招祥麟指,轉制直資的學校,不少是希望以更好的形式推動辦學理念,因此在教育上亦要做到最好,需要大量資源;而隨着學校發展,加上直資學校在課程設計方面,可享較其他公營學校更大彈性,配合社會及家長需要,在教學上創新猶,運用較靈活或較新的教學法,均需要調整學費。

直資學校的學費亦非隨意加,需經教育局審批,其次學校的營運儲備亦設上限,只可相等於學校全年開支總額的100%,即同一學年經審核帳目所顯示的12個月的營運開支;而直資學校須最少撥出學費總收入的10%作為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之用,同時每年亦要向教育局提交經審核帳目。

撰文 : 杜潔心 經濟日報記者